|
楼主 |
发表于 2024-4-14 12:11:45
|
查看全部
这一天,她绣完了第一百只燕子,她一瞧,嗬,这比那九十九只燕子还精神,她自言自语地说:“这回小燕哥哥,一定更喜欢了。这燕子要会飞会叫,该多好啊!”话还没说完,就听忒的一声,绣的燕子飞起来了,“燕子哥哥,快快躲躲”地叫着飞出了红儿的房屋,不知飞向哪里去了。红儿惊得呆了,她想:绣的燕子怎么会飞起来呢?它叫我小燕哥哥快快躲躲,又是为什么呢?她猜不透。再说,那燕子飞出了红儿的房屋,一直飞到于老汉的房檐上,仍旧叫着“燕燕哥哥,快快躲躲”,于老汉惊得呆了,小燕也惊得呆了,燕子为什么这样叫呢?谁也猜不透。
图片
祸事就发生在这天晚上。原来,红儿送给小燕绣花燕子的事情,早被老财看到眼里了,他想这可是“家丑”,“家丑不可外扬”,他花了一百亩良田,买通了知县大老爷,只要把小燕发配到远远的地方,就算心满意足了。知县大老爷那管什么叫合理不合理,只要有钱拿来,拿钱的说怎么办就怎么办。知县收到了老财的钱,就昧着良心,派人把于家小燕抓来了,不问青红皂白,就给小燕加了一个“私通盗匪”的罪名,发配到海南岛去了。于老汉、于大娘知道儿子是冤屈的,小燕也知道自己是冤屈的,那时代,穷人的冤屈,又能向谁说去呢!
红儿从打第一百只燕子飞走了以后,就心里老是惊惊慌慌的,不知她小燕哥哥出了什么事。她天天上假山上去看,再也看不见小燕哥哥走过来,她心里更不踏实了。这一天,她去看爹妈,走在窗根下,就听爹跟妈说:“于家那个小畜生,这一发配到海南岛,就永远也回不来了。”妈说:“赶紧给咱们红儿找个婆家,免得再出什么事。”红儿在窗外听了爹妈的话,耳朵里嗡的一响,头上象打了一个霹雷一样,她不再进爹妈的屋了,她回到自己房里。她想不出她小燕哥哥犯了什么罪,她知道这是爹妈捣的鬼,她没有法子救回她的小燕哥哥,就这样,她就病倒了。老财看女儿病了,笑了一声,说:“自找。”老财奶奶请医生给红儿看病,医生说红儿没病,老财奶奶有点着急,老财只是笑着不说什么。
图片
红儿在病倒以后,还盼着她小燕哥哥回来,由春盼到秋,小燕哥哥也没一点回来的信息。这一天,忽然房檐下落下一只燕子,嘴里叫着“燕燕哥哥死死死”、“燕燕哥哥死死死”!叫的声音悲惨极了,仿佛燕子也落下泪来一样。红儿更惊慌了,说:“燕子弟弟,小燕哥哥死了吗?”燕子连叫了两声:“死死死,死死死!”红儿说:“如果小燕哥哥死了,请你围着房檐飞三个圈儿。”燕子真的飞了三个圈儿,红儿晕倒了,燕子也飞走了。红儿哭起来了,一直哭到眼睛都流了血,这天晚上,红儿就死了。老财和老财奶奶知道女儿死了,当然要吵架的,老财只说:“红儿死了是自找。”找地儿埋了吧,埋到哪里呢?就埋在村子南边了,日久就成了一个两丈多高的大土台。土台上长着一种奇怪的草,把草榨出汁来,是可以染红颜色的,妇女把棉花泡到汁里,就成了红棉花,可以用它点嘴唇,叫做“燕支”,又叫“胭脂”,大家都说啊,这就是燕子的血汁变的。每年秋天,燕子要回海南的时侯,总是先到红儿姐姐坟上来聚齐,唱一两天的歌儿,问问红儿姐姐,有什么信给小燕哥哥捎过去。
图片
古往今来,沧桑巨变,大兴的辖区变化极大,昔日的“大兴八景”,现在也只有“燕社鸣秋”一景还在大兴区的辖区范围之内了。但可惜,这个景观已经不存在了。
°
燕子为什么要在“聚燕台”停留?
刚才咱们说的是传说故事,有没有科学的论断呢?我想,采育镇凤河营是“京畿城村燕”南徙的必经之地,距离京城有百里之遥。这一带地势低平,只有凤河边上的一块“高丈,广三四十尺”的土埠可以驻足歇息,潺潺的凤河流水还可以为燕子提供充足的水源,使这些燕子恢复体力,为继续南迁做好充分准备,这可能就是聚燕台形成的缘故吧。
很可惜,大兴八景“燕社鸣秋”这一京畿著名景观也没能保留下来。因为永定河水系的凤河进行过整治,那是在清乾隆三十七年,也就是1772年,那时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挑挖凤河,为了防止凤河一泄无遗,特地将原来的凤河河道改成“之字形”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乾隆皇帝奉皇太后东巡,途经凤河,在其所作《南红门外作》诗中还详细记叙了治理凤河的经过:“凤河发源于海子内之团河,下流与永定河汇,荡涤沙浑,同由大清河入海,是凤河实永定(河)关键。向以年久淤塞,因出内府帑金饬加挑浚,俾得畅流,迩年颇资其力。又以旧河势直,恐其一泻无遗,今作之字形,使其曲折而下。”这说的就是刚才我给您介绍过的原因。可能就是在这次治河过程中,改变了原来的凤河河道沿岸地貌景观,使北归的燕子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栖居地,“聚燕台”这一相沿数百年的京畿名胜竟从此绝迹。如果这一推理成立,我想,这恐怕也是乾隆皇帝在治理凤河之初始料不及的吧。 |
|